
聚焦兩會|感受兩會里的民生及通信行業
來源:本站 發布:2021-03-11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分別于2021年3月5日和4日在北京召開,并于3月11日落下帷幕。本次兩會中的都有哪些亮眼數據?背后又蘊藏著怎樣的豐富信息呢?
關于就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同時,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降低就業門檻,動態優化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降低或取消部分準入類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年限要求。
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快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繼續對靈活就業人員給予社保補貼,推動放開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完善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人員就業幫扶政策,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
關于物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十四五”時期,物價水平保持總體平穩;2021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3%左右。此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5日的“部長通道”上談及“十四五”規劃綱要有關安排時表示,“十四五”期間,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升國內消費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供給端發力,為市場提供更多價廉物美、適銷對路的城鄉居民所需要和喜歡的產品和服務。
關于房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關于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補齊農村辦學條件短板,健全教師工資保障長效機制,改善鄉村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入園率,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辦園。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更好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努力讓廣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關于中小微企業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
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著力穩定現有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必要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繼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擴大失業保險返還等階段性穩崗政策惠及范圍,延長以工代訓政策實施期限。
關于收入分配
關于收入分配問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提出,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再分配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亦強調,要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要基本同步,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
關于信息通信行業
三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貫穿“綱要草案”
3月5日,備受關注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規劃綱要草案作為指導今后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三新”主線貫穿全文。規劃綱要草案將“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作為獨立篇章,彰顯了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決心。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四次——“工業互聯網”連續四年進政府工作報告
從2018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首次寫入,到2019年明確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到2020年“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再到2021年“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工業互聯網”連續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達到2.1萬億元,2020年突破3萬億元。目前,全國各類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達數百家,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鋼鐵、能源、交通、醫療等行業,工業互聯網迎來平臺建設、落地實踐的“加速期”。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計劃在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快速成長期重點部署11項任務,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
四方面——啟動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
截至今年,“數字經濟”一詞已經四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最初的“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到“壯大數字經濟”,再到“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碩果累累,數字經濟規模躍居全球第二位,網絡零售連續八年全球第一,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邁入全球領先行列,數字經濟已經飛速成長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3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的第二場“部長通道”采訪中表示,數字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工業經濟正向著數字經濟的方向大踏步邁進。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上,工信部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在網絡建設方面,去年我國已累計建設71.8萬個5G基站,今年及“十四五”期間,將建成系統完備的5G網絡;二是進一步拓展5G垂直應用場景。持續提升網絡速率,完善網絡覆蓋;三是進一步擴大消費。數字經濟發展不僅要在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同時還要從用戶體驗出發,讓消費過程更加便捷;四是加快數字經濟和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應用。
六方面——多措并舉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工信部將從六個方面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保持產業鏈完整;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三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鼓勵產業集群發展;五是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六是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是一個久久為功、不斷堅持的過程,要堅持改革開放。同時,產業鏈全球化、國際產業分工是大勢所趨,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與各方的合作。
10%——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下降
自2017年首次提出以來,“提速降費”已連續多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再度提及——“用改革辦法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推進能源、交通、電信等基礎性行業改革,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收費水平?!逼渲刑岬?,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截至2020年,五年來,我國固定寬帶和手機流量的平均資費下降超過了95%,各項舉措每年惠及的手機或者通信用戶10億人次以上,切實提高了老百姓的獲得感。此外,提速降費也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56%——未來5年5G用戶普遍率將大幅提升
5G正式商用以來,經過一年多的市場培育,產業鏈已基本成熟,在推動數字技術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延伸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明確,加快5G網絡規?;渴?,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絡。
目前,我國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用戶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到56%不僅是“量”的增長,更要求“質”的提升。面向未來,我們還需突破融合應用發展的難點堵點,催生更多的應用和場景,讓以5G為首的新基建真正成為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牢固根基。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人民郵電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